(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引起的更深刻变革还未到来)
王高、张锐/文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人民日报》相继发文,反对新能源车企“内卷式竞争”。新能源车企不断“卷”价格,在冲击燃油车价格下降的同时(仅2024年,燃油车新车平均降价1.3万元),也使得新能源车的价格持续走低,均价从2023年的18.4万元降至2025年的16.1万元。
“价格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行业利润下降。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是7.8%,到2024年只有4.3%。新能源车企不断“卷”价格,归根结底是因为产品差异化不够,产能过大。造成这一状况有车企自身的原因,也是汽车行业发展阶段所导致的。
汽车未来的颠覆式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新能源汽车和新形态汽车。目前,新能源车已经相对成熟,而第二阶段需要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新形态汽车远未到来。
新形态汽车的各种核心功能还在布局和进化中,新能源汽车更多是在非核心功能方面寻求差异化,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跑车般的外观,功能丰富的座舱娱乐系统等。而且,汽车单价高、使用年限长、燃油车存量市场庞大,新能源车完全取代燃油车需要较长时间。加上汽车市场处于饱和期,更多销售来自置换和升级,为促进销售,降价似乎是新能源车企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但没有低成本支撑的低价是无法长久的。汽车行业的更大变革将在未来新形态汽车阶段出现,这要求车企投入研发和布局未来,以确保自己届时还有资格参与其中。车企比拼价格,短期导致利润下降甚至赔本赚吆喝,长期则影响研发投入和未来竞争力。
本文通过分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两个阶段,以及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所需要的条件,为车企布局未来指出方向。
跨界颠覆和自我颠覆
这里先引入两个概念:跨界颠覆和自我颠覆。颠覆是对已有巨大销量的现有行业(品类)的挑战。在行业发展的成熟期,来自行业外或行业内的挑战者,以不同的游戏规则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改变行业(品类)的格局,导致霸主易位。
这里的关键在于“不同的游戏规则”。如果颠覆者以不同的产品形态满足相同的消费者需求,我们称之为跨界颠覆。跨界颠覆多源自技术进步,颠覆者一般来自行业外企业。其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更好地或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的已有需求。
如果颠覆者将原有产品引导到新的顾客价值,或为新的顾客价值砍掉原有产品,我们称之为自我颠覆。自我颠覆是原行业的延伸或转型,颠覆者一般来自行业内企业,是行业范畴的挑战。颠覆后,对原行业没有致命影响,但颠覆者则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当前,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颠覆的第一个阶段,体现在能源替代层面,改变的主要是汽车驱动力,新能源车本质上还是汽车。这波颠覆是跨界颠覆,主要是行业外从业者进入汽车行业,改变行业格局。这一阶段的颠覆成功与否,主要看新能源车是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或以更低的价格满足这一需求。
在颠覆的第二阶段,新能源车的表现形式将更加多样化。汽车突破自身作为交通工具的限制,把触角延伸到其他行业;或在自动驾驶技术和汽车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加持下,催生更多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或改变自身的物理形态,化身成各种新型的活动空间;或出现超出现有想象的新形态。
我们将这个阶段的汽车统称为新形态汽车。这波颠覆是汽车行业的自我颠覆,不仅会拓展汽车行业的边界,对整个产业链和其他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也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颠覆式发展阶段一: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包括油混车和插混车。油混、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都是在电池续航不够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措施增加汽车的行驶里程。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是真正的用电池给电机供电,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的结构完全不同的新能源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价格高、人们对使用安全性等方面的顾虑,目前市场份额很小。所以后面的讨论,我们主要聚焦在纯电动汽车。
与燃油车一样,新能源汽车仍是交通工具,带来的主要是一场技术革命。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动力更强劲,驾驶感更出色。百公里加速时间是选择燃油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豪华燃油车的主要溢价来源之一。30万以内、百公里加速3—4秒的新能源车型很常见,这个加速度可以媲美燃油车时代跑车的加速度。
能量转化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燃油车只能将汽油(或柴油)20%—45%的能量转化为驱动力。而电动汽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高达80%以上,同时新能源车制动时可以回收能量,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电动汽车行驶每公里的燃料成本是燃油车的1/10—1/5。
环境污染小。新能源车的能量来源是电能,可以来自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几乎没有尾气排放。即使电能来自原油和煤等化石能源,由于新能源车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纯电动车行驶同样公里带来的气体排放量不到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燃油车的核心结构主要包括动力系统、燃油系统和传动系统。一辆燃油车有3万个零部件。纯电动车核心结构主要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部分,比燃油车的三大系统简单得多,只需要1万个零部件,这也带来更低的使用和维护成本。由于没有发动机、排气管和传动轴等机械装置,新能源行驶起来也更加安静。
智能操作的响应更好。纯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和复杂智能化。局部智能化(包括低级别辅助驾驶、车联网、以车内娱乐为代表的座舱智能)在燃油车上也可以实现。但作为成熟产品,燃油车需要改造才能实现智能化,高级别自动驾驶和复杂智能化的实现成本很高。不仅如此,燃油车发动机是纯机械结构,人工智能很难控制其工作状态,在可靠性、精准性、响应度等方面都要打折扣。新能源车在设计之初就可以考虑加入智能化,其结构简单,车载系统的数据指令可以直接传输到三电系统,实现及时响应,精准控制。此外,燃油车的电池容量小,支撑不起耗电量大的复杂智能化。
第一阶段的发展进程
燃油车销量在2017年达到最高点后一路下滑,且下降速度在加快。新能源车销量从2021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快,年均增长率超过35%;同时带动汽车销售总量增加,并在2023年超过2017年的高点,达到3009.4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