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智能穿戴 >

实施八大领域智能提升工程 烟台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导读:

  论及人工智能,往往会想到电影《终结者》里的“天网”。从科幻电影到现实生活,人工智能早已遍地开

  论及人工智能,往往会想到电影《终结者》里的“天网”。从科幻电影到现实生活,人工智能早已遍地开花,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高效。特别是在2020年,山东烟台发展的关键词注定绕不开“人工智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疫情精准防控、大数据计算以及社区封闭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为推进新基建主要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烟台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现代海洋三大方向,重点在现代海洋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医养健康产业、高效农业产业等八大领域实施智能提升工程,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推进传统工业向智慧工业的转变。

  AI出击

  助力全民战“疫”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互联网科刘科长用更为通俗易懂的一句话来解释: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学会了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能力。

  今年以来,在抗疫期间,人工智能大显神通。

  4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开发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每位进入大楼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接受聚通热成像测温一体机前方的拍摄,后面的录像显示一体机提供实时的测温显示和录像。一旦被测者体温异常,机器立即发声报警。

  这台测温一体机就是由烟台本土企业——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提供。“一体机的前方测温双光筒机可做到每分钟拍摄300人,方便快捷。”该公司市场负责人宋敏向记者介绍,面对疫情的挑战,聚通云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云服务平台,整合旗下4大平台+2种应用+1套系统——铸就七种“绝世武器”,不仅为烟台市的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其研发的测温系统、云平台更远赴济南、上海,发挥奇效。在该公司的区域防疫指挥平台记者也看到,平台由区域疫情指挥大屏系统、区域疫情实时监控、社区疫情实时监控、企业防疫情况实时监控以及全国疫情实时监控等模块组成,帮助政府防疫部门在全面掌握疫情的前提下,管理区域内外来返工人员、全面指导管控防疫工作。

  学校开学复课,人工智能也走在前面。早在4月初,烟台艾睿光电已紧急筹备一批高分辨率红外体温筛查设备驰援国内10余所高校,为学校复课筑起第一道硬核防线。此前,艾睿光电已向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相关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累计捐赠了价值500余万元的高分辨率红外体温筛查设备。

  借力转型

  赋能“烟台智造”

  作为烟台“新基建”之一的“人工智能”,其实早已更多更早地渗透至各行各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彰显烟台“智”造的威力。

  东方电子将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为电力行业开发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得到了业界好评。该公司为芝罘区城管开发的防滑路段和防火路段智能识别,在去年几次恶劣天气中经受了实战考验;

  杰瑞集团借助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车间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异常智能预警和处理、管理决策智能化分析和预测;

  持久钟表通过AI+时频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时间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对全世界的目标用户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管理;智慧云谷研发了人体行为描述的新产品,识别率达到了99.9%;

  惠通科技研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交通组织云控制系统(云信号系统)为交通提供智能疏导和管理;拓伟智能将在今年9月底前,建设5万吨苹果产业链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来自市工信部门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市有13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名单。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将有效加速推动产业强劲发展和产业升级,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工信局刘科长说,抓住“新基建”机遇,全面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比如,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虚拟现实等部分领域,人工智能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随着高端智能产品研发及应用步伐加快,智能技术也已迅速渗透到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海洋、智慧家居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迎接挑战

  直面人工智能产业“痛点”

  发力新基建,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在利用“智造”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更多企业则需直视那些制约智能发展的诸多“痛点”。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部分服务性营业场所,有时会看到机器人从事着“迎宾”工作,呆萌可爱的小机器人令人忍不住想上前亲近一下。可当你兴致勃勃地想与它进一步交流沟通时,就会发现很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这是因为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依旧没有达到‘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刘科长认为,认知智能所要求的“机器思维”和“认知能力”等仍处于开发与探索中,与实际应用仍有距离。

  “产业发展之后,首先是产业思维相对落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变化,要素的优化整合,产业的结构重组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让行业面临挑战。”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对于企业来说运营成本在逐年提高。

  智能制造难度大、投资大,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持续过程,企业资金负担较重。以玲珑轮胎为例,2018年玲珑轮胎招远基地仅2个车间的智能化改造投资就超过1.4亿元。但轮胎行业在近年来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和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压力,自主资金投入压力很大。

  其次,作为人工智能“粮仓”的大数据,略显单薄,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小制造企业缺乏数据、平台、标准支撑。烟台市企业数量众多、需要升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需求较碎片化,且每一个工厂的环境、生产过程都不尽相同,人工智能需要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度挖掘、深度学习,积累的数据相对比较少;人工智能应用于制造业企业,要根据企业不同环境进行“量身定制”,经济成本比较高。行业标准有待完善,工业现场目前的数据通信标准通常不兼容,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对优化建模数据量基本需求。

  另外,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也制约着行业的蓬勃发展。烟台企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大于供给,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短缺。

  路径明晰

  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未来该如何发展?面对烟台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该怎样推动“烟台制造”向“烟台智造”转变?对此,烟台市早已出台明确的指导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