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移动互联 >

移动互联网趋缓,准独角兽雷鸟科技引领场景互联网

导读:

  雷鸟科技是TCL电子(01070.HK)旗下准独角兽公司,成立于2017年,负责TCL全球智能电视系统开发及运

  雷鸟科技是TCL电子(01070.HK)旗下准独角兽公司,成立于2017年,负责TCL全球智能电视系统开发及运营。

  作为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大屏内容服务的新业态,OTT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OTT是Over The Top的首字母缩写,原本在篮球运动中表示“过顶传球”;当它被引入传媒业后有了新的意涵,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直接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虽然几乎所有人都清楚这种形态会在未来主导大屏生态,但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显然加快了OTT强势成长的步伐。

  让李宏伟兴奋的不只是“7.9小时”这个数字,更重要的是,人们重回大屏的态势比想象中还要迅速。根据QuestMobile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今年春节期间的人均使用时长为6.8小时,这意味着人们投注在OTT上的注意力比移动端整整多出一个小时。

  类似的情况并非只在雷鸟科技运营的TCL电视中出现。无论是创维旗下酷开的数据还是海信旗下聚好看对外发布的数据,用户在春节期间的平均使用时长均达到7小时左右。这既与疫情的极端特殊性有关,因为新冠肺炎的爆发和蔓延让全民不得不居家隔离;但同时也让OTT在疫情期间和疫后“逆周期”的格局愈加确定。

  虽然情势的变化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对李宏伟而言,这是坚守十年后才等来的结果。在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李宏伟首先在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开发类OTT的产品;两年后,在当时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和刚刚起步的大屏互联网之间,他选择了更有空间的后者并加入了爱奇艺。

  在当时,李宏伟乐观地估计OTT应该会遵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快速演进,但他坦言“发展速度比我想象得要慢了一些”。不过,今年用户回流大屏的态势越发确定,这成为了OTT发展的宝贵机遇窗口。

  从数据反馈来看,李宏伟和他率领的雷鸟科技正步入“快车道”。根据TCL电子(01070.HK)在3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雷鸟科技的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5.5亿和1.7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37.8%。与此同时,雷鸟科技全球日均活跃用户数量达到2079万,存量会员同比增长108.9%,不论盈利还是运营能力都出现了大幅提升。

  而在准独角兽雷鸟科技亮眼数据背后潜隐的,是行业整体逆势增长的现实以及李宏伟团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与把握。

  疫情倒逼,重回大屏

  就在几年前,围绕电视“开机率”的话题,业界曾经有过一场堪称激烈的辩论。当时有研究机构提到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下降,这背后展现的趋势十分明确,那就是处于网络传播时代的受众正在“逃离”电视。

  对此,行业人士们有着不同的判断,但更多替代者的出现确实让电视行业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硬件层面,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正在抢夺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在内容层面,快速崛起的长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应用正在重塑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最终导致人们将本就稀缺的注意力从电视上分流到其他触点。

  这一趋势的结果便是大屏行业的发展离李宏伟原本预想的“要慢了一些”。然而,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倒逼用户重回大屏,这成为这个赛道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在李宏伟看来,人们原来离开电视的原因是它的使用成本比较高,人们需要坐在客厅、找到遥控器、打开电视、从系统中发现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最后完成观看。而这个过程,甚至还没有考虑几个家庭成员共同观看时可能出现的争议以及对争议的协调。

  “打开电视变成了一个有点重的事情”,李宏伟坦言道。相较于手机和平板个人化、“所见即所得”的使用模式,电视看起来不那么敏捷。但疫情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宅在家里,而语音交互等技术的发展又让电视的使用成本被摊薄,林林总总的变化不断提高着人们对电视的使用率。

  更重要的一点是,手机与电视的使用场景分别对应着个人和家庭。当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时,大屏就成为了最合适的中心媒介。“无论在共同娱乐还是家庭关系的维系上,电视可以发挥的价值都在不断扩增”,李宏伟这样分析道。

  另外,易被忽略的一点是,伴随内容供给质量的提升,近几年的网络视频在画面清晰度和音响效果等方面都飞速进步。李宏伟认为小屏和大屏之间存在“临界点”,即随着内容质量的快速发展,大屏和小屏给观众提供的音画体验将逐步拉开差距。而这种在体验端肉眼可见的变化,也促使大屏的价值被更多用户认知和接受。

  即便疫情在实质上助推了OTT的消费者使用度,但李宏伟带领的团队仍然对后续发展有着冷静和客观的认识。

  “疫情之后,你说人们还会每天看8个小时的电视吗?我觉得一定不会”,李宏伟说。在他看来,受众在疫后既不会与大屏绝缘,但也不会成为与电视持续相伴的“沙发土豆”,而是处于中间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OTT市场再度获得发展?实际上考验的将是大屏本身能够提供的场景、功能以及消费者需要为之付出的使用成本。

  三条曲线,大屏崛起

  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首次展示了历史上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最早出现在屏幕上的对象,贝尔德选择的是彩绘面部的木偶,而非真人,原因是人脸的对比度不足,以至于无法在屏幕中被显示出来。这在某种程度决定了电视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轨迹。

  熟悉李宏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回答任何问题都很有条理的人,将疑问拆分成几点条分缕析是他习惯的思考模式。这也体现在分拆电视近百年的发展史上,李宏伟用“三条曲线”就勾勒出了行业的沉浮起降。

移动互联网趋缓,准独角兽雷鸟科技引领场景互联网

  图:电视行业发展的三条曲线

  他认为电视发展的第一曲线围绕着显示技术推进,从最早都没有办法清晰还原人脸,到随后从CRT、LCD、OLED一路发展至QLED。在很长一段时间,电视人都在为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观影体验“较劲”。随后,屏幕越来越大、画面越来越清晰、分辨率越来越高、色彩也越来越鲜艳,电视的硬件水平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被推升。

  从2009年前后开始,随着第一曲线逐渐趋缓,第二曲线开始出现,即电视开始转变为智能电视。在这一时期,电视的显示技术仍然在持续提高,但它也不再是人们选购商品的唯一指标。智能电视提供的交互方式以及背后连接的“内容池”丰富程度,开始成为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

  而在李宏伟看来,眼下第三曲线也正在蓄力谋求爆发的机会,那就是从智能电视演化为带电视功能的智屏,一方面是交互革命,另一方面是设备性质的改变。这意味着,观看电视只是场景之一,这块大屏将承载比以往多得多的家庭使用场景。电视不再是电视本身,这大概就是第三曲线的最终目的。

  “下一代电视就是55英寸的手机”,李宏伟用这样的比喻方便人们理解,“智能电视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互联网阶段,那就是场景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