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人民日报今日刊发长篇通讯:阜平战贫

导读:

  图①:河北省阜平县柏崖村村民在樱桃园采摘。

<

  图①:河北省阜平县柏崖村村民在樱桃园采摘。

  本报记者 张志锋摄

  图②:阜平县平阳村手工业扶贫车间一瞥。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图③:阜平县骆驼湾村俯瞰。

  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摄引子

  引子

  阜平,不平凡。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深入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革命老区扶贫工作。总书记进村入户看真贫,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如今,脱贫攻坚正处在决战决胜之时。历史正在走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就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走进这个历史关节点,阜平提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至2019年的9844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54.37%降至2019年底的0.45%。

  今年2月底,河北省政府宣布:阜平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

  6月底,阜平剩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数据无言,但诉说着山乡巨变;时间为证,见证着阜平脱贫之路。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7年多来,阜平人、所有心系阜平的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精准方略,坚持苦干实干,在太行山深处书写脱贫攻坚的新时代答卷。

  强化责任担当

  “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阜平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当年阜平人口不足9万,养活了9万多革命战士,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牺牲……”伴随着讲解员的声音,走进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仿佛走进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八百里太行深处,镌刻着阜平革命老区的历史荣光。然而,这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2014年,经精准识别,人口20多万的阜平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4万户、10.8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54.37%。

  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如今特意保留了一处旧院子:低矮的土坯房四处透风,屋里熏得黑黢黢的,窗户钉着塑料布。住隔壁的脱贫户唐宗秀回忆:“那些年,一年收一季玉米、土豆,将就吃饱。”

  如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惟有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同群众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说,“这些年,我们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尽锐出战。”

  “现在住得习惯吧?”龙泉关镇党委书记刘俊亮来访,平石头村脱贫户蔚海为赶紧让进屋。

  “可好了!”蔚海为的老伴端上一杯热水,又往刘俊亮手里塞一把瓜子,“过去冬天裹着大衣跑茅房,冻得打哆嗦,现在屋里有厕所,方便!”

  刘俊亮会心一笑。去年蔚海为全家搬进新建小楼,老人最初不会用马桶,也舍不得用水冲,絮叨新房“毛病”多。为摸清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刘俊亮往村里跑了一趟又一趟,东家窗户关不紧,西家地暖不会开,他全部记下,一户一户帮着解决。

  刘俊亮转身来到黑崖沟村。张拥军正在村口桥栏上画猫,看到刘俊亮,咧嘴一笑,接着画。

  独居的张拥军是聋哑人。去年,为发展乡村旅游,镇里请来乡村建设专业人士到黑崖沟开展绘画公益教学。张拥军跟着学画猫,长进很快,现在画猫、养猫,每月收入千余元。

  多年来,刘俊亮只要不外出,基本每天6点起床,自驾车串村入户。全镇10多个村,不知跑了多少遍。老百姓都认识晒得黢黑的刘俊亮,他也能叫出大多数村民的名字。

  2015年10月24日,刘俊亮一大早开车串村,没看清路,撞上山崖,撞断了3根肋骨。“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当时镇里很多扶贫工程都在启动,他在医院躺不住,20天后就赶回上班。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仗接着一仗打,数不清的刘俊亮们忙碌在阜平脱贫攻坚一线。这些年,阜平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要求,一线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推动政策、工作落地见效。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阜平坚持抓好党建促扶贫,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过去,骆驼湾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57岁,村集体收入为零。“打最难打的仗,就要用最能打的人。”龙泉关镇党委调整充实了骆驼湾村党支部班子,40多岁的致富带头人顾瑞利担任村支书,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降到40多岁。

  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民主决策,村党支部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

  农家院发展民宿遭遇环境卫生不够上档次等问题,村里引入阜裕公司专业运营,农户出租小院,由企业开发民宿旅游。

  省里派来的驻村工作队利用扶贫资金,引入一家专业公司养殖肉鸡,但本村没有土地空间。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转变思路,将养鸡场开到平阳镇,搞起“飞地经济”。养鸡场今年4月投产,村集体每年收益20多万元。

  以旅游发展为龙头,香菇、高山苹果种植等项目统筹推进,骆驼湾村民腰包鼓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50元增长到去年的13620元;村集体“腰包”也鼓起来了,每年收入40多万元。

  找对发展路子

  “精准施策培育扶贫产业,才能真正把自身优势发挥好”

  芒种时节,龙泉关镇顾家台村香菇园区,货车往来穿梭。

  车忙,人更忙。“正赶上出菇,没睡过囫囵觉。干活提着劲,坐下来说句话就睡着了。”村民马秀英随手拿起一个香菇,纹路清晰,菌伞饱满。

  2016年春,阜平县引入专业种植公司在顾家台等贫困村建设香菇大棚,引导贫困户承包。

  听说包棚还要花钱,即便县里建起惠农担保平台,提供贴息贷款,一些贫困户还是摇头,从没种过香菇,担心干不成。

  阜平多山,“九山半水半分田”。为让农民顺利脱贫,当地曾想利用山林搞“两种两养”——依托原有核桃、大枣搞“两种”,向贫困户提供肉牛、肉羊,回家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