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自然探索 >

这一次,我们让你在城市中“看见”自然

导读:

原标题:这一次,我们让你在城市中“看见”自然

拙见说

远离自然就远离了一种放空

原标题:这一次,我们让你在城市中“看见”自然

拙见说

远离自然就远离了一种放空心灵的快乐。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述说了对自然的执迷。自然的生活方式有多种好处,对青年人来说,他们通过接近自然去发展身体中最有天性的部分。

在自然面前,青年人先是作为一个猎人,一个钓鱼的人,到后来,“他身体里已播有更善良生命的种子,他就会发现他的正当目标也许是变成诗人,也许成为自然科学家,猎枪和钓竿就抛诸脑后了。”

一个人越是能够融入自然,他就越富有。

但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我们既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福祉,同时也承担着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恶果。如今很多城市已经很难有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树林,我们的孩子也很少听到小鸟啁啾、雁啼蛙鸣。

没有自然也就没有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需求。本次拙见携手广汽丰田举办此次“自然而然”环保专场活动,在几位演讲嘉宾的视野中,呈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壮丽画卷,见证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本期讲者

龙勇诚

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

阿拉善SEE西南中心首席科学家

2014年春天,一场吞噬4200亩森林的大火打破了云南大理的生态系统平衡。在这里生活着一种世界级濒危物种——滇金丝猴,龙勇诚老师称它们是“世间最美的动物,甚至比大熊猫还美”。

保护滇金丝猴的第一件事是得搞清楚它们在哪,数量有多少。而滇金丝猴一般生活在海拔3300—4100左右的原始森林中,是目前发现的生活在海拔地域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但龙勇诚坚定,“作为一个科学家,有一种责任在,因为只有我们才能够搞清楚他们在哪”,从此他便踏上了寻猴之路。

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危险和突发情况。有一次大雪,他的助手在过河时不小心掉进接近零度的冰河里,几乎被卷走;有一天深夜,大雪把他的帐篷全部压垮,他险些没能从雪堆里钻出来……

所有的人都劝他放弃,但他觉得无人愿做的事情,正是机会。“因为没有钱,没有利益在其中,我才有机会做。地球几十亿的人只有我一个人做了,我就有别于所有的人。”

30多年的守望,他绘制出一张精准的滇金丝猴分布图,将所有分布在云南和西藏的滇金丝猴种群几乎全部都寻找了出来,完成了一次详尽而又完整的滇金丝猴保护规划,并且还把科普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收入,让狩猎者变为守护人。

其实生物学并不是龙勇诚一开始的志愿,1978年恢复高考,他看着填报志愿上的专业茫然无措。当他看到“动物学”三个字,还以为是“运动物理学”的简称,于是“误入歧途”地进了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

但龙勇诚说,滇金丝猴已成为是他一生的挚爱,也是他一生的唯一追求。退休的他现作为志愿者开展“猴年护猴系列活动”,在公益领域继续保护滇金丝猴。

陈志鹏

自然艺术家、自然音乐发起人

自然感知艺术倡导者

陈志鹏曾作为野孩子乐队和周云蓬等中国新民谣和世界音乐的核心成员及编曲,并曾与窦唯、朱哲琴、崔健、叶小纲及谭盾等团队合作,见证了中国民谣、世界音乐的发展。

幼时就跟随父亲研习中国书画,常随其采风、讲学,并于中央美院学习,视觉艺术造诣颇深。但在接触多元化艺术形式后,他发现依旧最喜欢原始而自然的事物。

2003年开始移居云南,发起并全身心投入“自然音乐”、“自然感知艺术”的探索,走访中国边疆与其他国家的原生态地区,进行民间音乐与原始自然声像素材的学习、交流、采集。2006年在成都设自然艺术纪录片工作室,2010年起和同仁们共同协作“自然养育”,创办“自然音乐中心”,推动国内自然艺术和自然教育的发展。

陈志鹏所倡导的自然音乐,被中国音乐学泰斗田青先生誉为“真正回归本质的音乐”。对于所做的一切,陈志鹏表示,“我们都是从自然中来的,还是应该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本源。”

现代世界对音乐的影响,是声音被规范化,乐器被标准化的漫长过程,而自然音乐的演奏,没有乐谱、没有指挥、没有语言,采撷大自然音符,单纯运用自然发声的方式发出蛙鸣鸟叫、流水之声等声音。

陈志鹏说:“当聆听何种音乐成为身份、品味的象征时,人们对声音原本的形态则丧失了鉴赏能力。跳出意识的阻碍,使用身心全然感知,寻找人与自然的平衡、融合,恢复人类敏锐的听觉本能。”他希望通过自然音乐,这种简单纯粹的方式引发聆听者心灵的自我对话。

奚志农

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

陈坤曾宣言要支持他一切活动,威廉王子与他有“下次一起扮大树拍摄金丝猴”的约定,他就是奚志农。

他将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由此保住了它们所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他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

他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的信念,独行三十年,用镜头记录了中国最美的野性世界。

少年时代的奚志农对野生动物很有感情,第一次接触野生动物摄影时,就对于栓鸟拍摄、惊鸟拍摄等手段深感不满,催生了他“不能干扰动物生活”的摄影理念。他说,“人的行为需要你记录,但野生动物只能做旁观者。”

曾经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一名记者,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匆匆步履,他积极筹划并组织了大学生绿色营,亲自率领京城十几所高校的大学生深入他所挚爱的白马雪山。

但正当电视台的工作卓有成效时,他突然辞去工作,“每天都有物种在灭亡,而我们还有那么多的物种,从来没有被影像记录过”,因此他又全身心投入到野外拍摄中去。

看过奚志农拍摄的照片的人几乎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照片中的动物仿佛具有某种智慧,而且似乎正在预备和人做某种交谈,这被其他摄影师称为“奚志农风格”。

奚志农对于拍摄时的一切艰苦都避而不谈,他只对着摄影作品,讲着野生动物之间有血有肉的故事。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工作本质上为的只是推动自然保护的这一个愿景。

他说:“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天职,是我这辈子都要干的事。”

特邀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