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数据 >

中昌数据连环爆:子公司业绩变脸孙公司分崩 高管辞职

导读:

  而在2018年,云克科技已经为了扩大收入规模而降低毛利率,导致当

  而在2018年,云克科技已经为了扩大收入规模而降低毛利率,导致当期利润不达承诺。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云克科技对大客户给予3至4月的信用账期,进而应收账款项目居高不下的基础之上的。

  买了不管,隐忧早已埋下

  根据目前中昌数据及旗下资产的运行情况,几乎可以确定,公司从4年前开始的转型宣告失败。那时,在航运业挣扎的*ST中昌选择以并购切入数字营销领域,这是大数据产业中“离钱最近”的细分领域,公司也因此摘星脱帽,变身中昌数据。

  海运是传统产业,市场给不了高估值可以理解,数字营销概念热炒,市场倒是可以给高估值,可公司又交不出好的业绩。为何转型之路如此难走?

  问题还是出在中昌数据自己身上。仅从此次亿美汇金意外失控,就可对其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略窥一二。

  简单梳理事件过程,2019年10月24日和11月25日,中昌数据向亿美汇金派出财务总监,被后者漠视。此后,上市公司注意到媒体报道,与亿美汇金沟通未得到回复。11月29日,上市公司通知亿美汇金配合审计机构预审。12月3日,审计人员到现场,未获配合。次日,审机人员再去,又未获配合。

  令人惊讶的是,上述情况是中昌数据在12月5日晚间对外公布的,10月下旬派出财务人员被漠视,公司不仅未公告,也没有再追究。更诡异的是,2018年6月20日,亿美汇金55%的股权已经过户至上海钰昌名下,可直到1年多之后(即今年10月),中昌数据才向亿美汇金派出财务总监,那过去的1年多,亿美汇金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

  依靠连续并购切入某个产业,无论是看项目的眼光,还是投后的管理都非常重要,不仅是上市公司要格外谨慎,负责的中介机构也需要持续跟踪。可从中昌数据对亿美汇金操作来看,几乎相当于不管理,即使这次不出问题,后续能否持续推动亿美汇金向好发展也是问题。

  除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中昌数据在财务数据上也颇为“大意”。2018年,博雅立方、云克科技均出现了净利润不达承诺的情况,博雅立方的完成率是95.47%,云克科技的完成率是72.23%。

  事实上,数字营销公司商业模式独特,易于通过隐秘手段实现超强的业绩爆发表现,不少上市公司在2014年、2015年大举收购数字营销公司,可到了2017年、2018年,这些昔日的“香饽饽”业绩迅速变脸,计提的商誉减值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年度亏损,有的甚至已“奄奄一息”。

  行业的整体情况及标的资产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中昌数据的注意,在2018年年报中,公司没有计提任何商誉减值准备,理由是测算下来过去综合完成了,预计未来也不错。

  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中昌数据副董事长谢晶、董事长游小明、副总经理徐鸿翔等高管10月下旬以来先后以“个人原因”提出辞职。亦不由令人猜测:作为对上市公司经营运作知根知底的“自家人”,上述高管的集体撤离,是否在传递着“山雨欲来”的信号?(来源:上海证券报)

2页 上一页  [1] [2]